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谈“00”后小伙刮腻子成世界冠军: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谈“00”后小伙刮腻子成世界冠军: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连。如何打破技能人才的“天花板”,让职教人才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3月7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走上“委员通道”,分享了两个在四川调研中收集的职教案例。他表示要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招生规模,拓宽成长成才通道,让现代职教体系“立起来”。
2022年,苏华在四川开展了大量调研。在黄继光的故乡——四川中江,他去到了当地的职中,了解到一位名叫刘旭中的职教学生,通过职教高考考上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工作,还获得了专利,发展得很好。
在四川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槐村,有一批经过职业培训、掌握实用技术的返乡创业人才,成为了当地农村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文化艺术、乡村旅游这些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吸引慢慢的变多的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为推动高质量就业提供强大支撑。”苏华表示,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质量与需求适配度高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去年,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技能健儿捷报频传,一名‘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说,职业技能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苏华说,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苏华是职业教育的一名“老兵”,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33年。在过去五年中,苏华提交多份与职教相关的提案,其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充分的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提案》获评优秀提案。
他认为,应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职教本科招生规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经济社会造就需求匹配度高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一步走不出两个脚印,单键弹不出七个音符。”苏华表示,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轮驱动,校企协同育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谱写出中国制造的和谐乐章。应聚焦技能社会建设,针对数字化的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人员、失业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地区和新业态、新职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通过智慧课堂、移动APP、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提供有价值、接地气、多样化的技能培训。让慢慢的变多的劳动者靠技能圆梦,人人出彩。
“产以教兴,业以技强”。苏华建议,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瞄准技术变革方向,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人才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积极整合地方政府、科技推广部门、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各方资源,组建产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联合体,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生产、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过去几年间,他走访了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了解到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面临失业困境;另一方面,各大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紧缺,产业转型困难。对此,他提出了建议: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自主诊断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监测的联动制度,支持学校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深度开发以职业能力清单和学习水平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学标准,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教学实施、教材开发同步。探索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