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入口最新版

老社区新生记:曾路面破损污水流今道路通达排水畅

来源:半岛平台官方网站入口下载/白水泥    发布时间:2024-08-03 12:03:33
产品详情

  整改后群众反映:荔湾区西塱地铁站A口至渔尾大桥路段有几处施工占道,导致附近交通混乱。解决效果:近日,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占道的围栏已经拆除,附近道路不再拥堵。附近居民表示,之前开车很不方便,现在交通顺畅多了。

  整改后群众反映:番禺区冼村立交公交站旁有污水流入人行道,导致路面湿滑,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解决效果:近日,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因旁边工地水管漏水,导致人行道路面湿滑。目前,漏水的管道已经修复,记者在现场看到,人行道上也已无积水,市民表示,对整改效果很满意。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明显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黄埔街港湾三村破解老旧社区配套设施问题的改造之路。

  黄埔街港湾三村建成已数十年,11栋老楼里住着四五百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几十年的老业主。经过时间的洗礼,小区早已显出了岁月的痕迹,建筑外立面变得老旧,墙壁上涂料逐渐脱落,单元门口的墙上长出了草,与周边耸立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据居民反映,小区自2019年微改造后,仍有沥青路面未铺设、排水难及公共设施缺乏维保等问题。

  为此,南都记者做了第一次实地走访。当时,一进小区就能看见主干道路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坑洼,道路中央两条开裂的痕迹向小区内部延伸。进入小区,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随处可见,多分布于两侧的排水沟盖板附近,碎石、积水覆于其上,更有阴暗潮湿地带生出苔藓与杂草。

  几位正在凉亭下唠嗑择菜的阿姨听闻记者前来,便喋喋不休说起老小区的问题来。她们首先反映了公共设施无人维保的问题。比如,有不少住户喜欢在凉亭那打牌、休憩、聊天,一位阿姨指着不远处的石凳说:“那里的靠背不知哪里去了,坏了好久也没有人来修哩!”同样的问题不止一处,小区内共有四处较为陡峭的斜坡路,有居民指着一斜坡处已经弯曲的扶手说,这本也属于微改造一环,但后续出现了损坏,却缺乏维保。

  另外,小区道路迟迟未铺设沥青,也成了邻里居民们口中时常念叨的事。居住了几十年的业主邵先生(化名)向记者介绍,当时微改造项目最重要的包含建人行道、铺沥青路、在陡坡处建扶手等等。其他几项先后建成,唯有“铺沥青路”一项未落实。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负责铺设各种地下管道的公司在开工前未协商好,“今天这里道路搞好了,明天来一个煤气公司又来挖管道,不到三个月时间,排污公司又来挖了。”就这样,道路挖了填、填了再挖,装有泥沙的载重货车不时驶过,直接引发地面凹陷。

  最后,居民们还反映家中出现了排水难题,希望这个“痼疾”能得到根治。据了解,小区是由一处小山坡依据地势改造建设而成,前后楼栋间有高低差异,这样的地势天然造成下雨天排水困难。一居住在地势较低的楼栋业主和记者说,“有次下了好大雨,到一楼发现积水到了膝盖,又黑又臭,怎么都排不下去。”居民还说,下水管老旧也是另一个堵塞原因。因小区建设时多用生铁作为下水管道,经过数十年已逐渐生锈老化。一旦有异物掉落,就会造成堵塞,污水无法畅通排出,“有时候楼上一放水,下边就开始堵,门一打开,哗啦全是水!”

  改进难点在哪?黄埔街道城管办、巷湾北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缘由——由于小区建成时间比较久,存在路面破损、墙体脱落、娱乐健身设施匮乏等问题。2019年,港湾三村被纳入社区微改造,改造内容有楼道内墙面翻新、门禁改造,功能部分涉及社区内路灯、休息亭、单车亭升级改造及加装石凳等,于2020年全部完成。但其中不包含改造排水排污这一内容,“居民以为微改造什么都包含在里面了,其实不是。”

  对于群众反映的沥青路面未铺设问题,巷湾北社区主任陈淑敏解释称,原来微改造项目里面的确包含沥青路铺设,后面接到通知,附近片区的排水单元统一要求完成雨污分流工作,考虑到中间需要反复开挖路面,于是要求完成雨污分流工作并达标后,再完成沥青路面的铺设。

  然而,由于原有管道破损严重污水渗漏,导致雨水井水质不达标,虽然多次进行了现场处理,仍影响了沥青铺设进度。同时,整个雨污分流项目还涉及周边单元,“一个环节验收不过,就不能通过。”街道城管办承诺,“我们也协调了相关单位,会有一个时间表出来。”

  事情进展很快,不到两周时间,坑洼路面就被崭新沥青路取代。街道城管办主任赵永强介绍,这得益于街道领导多次现场会办,跨部门协调以加速项目进程,“决策层面协调好了,下面实施起来就很快。”他谈到,正常的情况下,排水单元完成雨污分流工作按区域性改造后验收,再重新铺设沥青路面,中间只要一环验收不过,后续工程便会停滞。但考虑到沥青路铺设为居民最关切的问题,为尽快推进事项,街道城管办与区职能部门协调沟通,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先保证小区内部的排水单元达标,验收后马上铺设沥青路面。其间,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海琼、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功余实地督导地面硬化进展情况,现场会办,研究处理问题,以推动工程加速推进。

  陈淑敏回忆,施工队铺设完成沥青路面后,还完善楼梯间的地面提高及边角位美化。为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出行不便,路面被划为三个区域,采用分段式施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注重听取居民意见,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比如刚铺设沥青时,有比较大的气味,或铺设完沥青后路面与楼梯间有高差,我们都尽力去解释,再跟施工队沟通,最后把沥青路面与楼梯间齐平。”

  接下来就是怎么样才能解决“排水难”这一长久困扰着居民的问题。街道城管办认为,“解决它的确要下一番功夫。”一方面,早期住房的规划设计最简单,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存在“先天能力不够”;另一方面,“后期努力不够”,维保管养也存在困境。陈淑敏也谈到,现居住在港湾三村的业主大部分都是原港务局退休的老职工,大家非常抵触物业服务费的提升。而近年来,人力成本等各项费用却不断上涨,物业公司入不敷出,“目前物业也就只有一个老板和三两个保安,管理很难跟上。”

  由于小区多用生铁作为下水管道材质,管口直径小,化粪池容量饱和,遇水就溢。陈淑敏和记者说,因此前沥青路面还未铺设,资金就多了出来,于是街道城管办跟社区商量,将微改造项目变更,沥青铺设置换为化粪池清淤,清除其中沉淀物和固态废料,进一步解决雨天污水外溢、下水管道堵塞问题。今年6月底,清淤工作已按期完成,排水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针对居民反映的公共设施缺乏维保问题,则属于微改造后续衍生问题。陈淑敏解释,小区斜坡的扶手、石凳的确是微改造时安装的,但后续的维护费用并不在改造资金里面,“一般来说,由物业来负责,但老旧小区物业费收得很低,没办法后续维护这些设施。”经过商议,最终采取基层街道及社区兜底,将破损设施维修、置换。该项目与沥青铺设、化粪池清淤两工程齐头并进,问题依次解决。

  据统计,为推动老旧社区有“颜值”、居民生活有品质,黄埔街预计在2024年完成3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基本实现可改造小区全覆盖,将惠及12700余户、40000余人,改造面积达31公顷。

  近日,南都记者对小区进行回访。只见坑洼的水泥路已被崭新的沥青路取代,道路两边还画了黄色边线。原先破碎的路面已被沥青覆盖,碎石和积水不见了,沥青与排水井盖间严丝合缝,路边的苔藓与杂草也不复存在。此前走访中发现的变形扶手被加固,缺失的椅背重新安上,几位阿姨又坐在石凳上唠嗑。

  得知记者前来回访,凉亭处的几位居民津津乐道,这次更多是赞赏。小区业主陈先生回忆,从运输铺路材料进小区到完成施工花费了约一周的时间。采用分段式铺路的方式,先铺小区里车辆经过较少的小路,后铺小区的主干道。“最开始要把水泥铲掉然后清干净,才能铺沥青路。”陈先生说,“但铺得很快。”

  对于住在一楼、喜欢在家门口吃饭聊天的邵先生来说,沥青路的铺设为他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以前水泥路,车一开过来都是灰尘,饭都没法吃。”邵先生说,铺好沥青路后,灰尘少了,车轮碾过排水井盖时,也不会发出噪音。施工前工人会与住户协商,测量门槛与路面间的高度,再调整沥青铺设量,“低的就打高一点,高的就少铺一点,这样水会顺着流下去。”

  “我看过你们之前的报道,政府也马上就来搞了,南方都市报做得好啊!”有居民称赞道,“现在走路好了很多,老人走来走去都不会摔跤,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被门槛绊倒。”一位带着孙女的阿叔表示,铺好沥青路后,道路平整了,小朋友走路玩耍也更安全放心了。

  记者再次询问起排水难问题,多位居民均称堵塞情况得到一定效果缓解。邵先生表示,近来雨下得大且急,但都并未再看见家中下水道堵塞,“真的样样都搞好了,为政府点赞!”

  “其实整件事情解决下来,最需要的就是跟居民沟通!”面对群众的好评,陈淑敏表示,老旧社区的人情味很浓,基层把事情办好了,居民就会认可和拥护。有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起一个小细节——那是在沥青路面完成铺设后,他跟社区人员回访检查,中途开着车在小区内寻找停车位,路过询问一位阿姨,“我是街道的,请问车能停在这里吗?”听到这,阿姨扯着嗓子直接回答,“你们都帮我们把路搞好了,随便停!”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南方都市报面向全市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将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询盘